即便調控陰霾依舊揮之不去,但在三遠的眼中,這反而是一場機遇。 受訪者/陳章勃 采訪/整理梁嘉欣 近年來,閩系房企相繼走出福建,勢要在全國各地搞出一番名堂,三遠集團亦不甘示弱。 三遠擴張的第一站就落子廣東惠州,首個異地開發項目就是大盤模式,三遠謂之“大愛城”。顧名思義,大愛之城,有愛就有家。該項目總建面65萬平米,共分五期開發,整個開發時間長達五年。 但三遠還有更大的想象,有意把“大愛城”形成未來擴張品牌。“現在是有這種想法,沿著大愛城去擴張,再次想象。”三遠地產集團常務副總裁陳章勃表示。 即便調控陰霾依舊揮之不去,但在三遠的眼中,這反而是一場機遇。“其實這段時期深圳實施的限購,反正對惠州的發展非常有利,對樓盤的銷售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陳章勃稱。 以下是觀點地產新媒體對三遠地產集團常務副總裁陳章勃先生的采訪實錄: 觀點地產新媒體:惠州項目取名“大愛城”意義何在? 陳章勃:“大愛城”整個樓盤就貫穿著“有愛就有家”的這種理念。很多人離開家里獨自在外打工,在深圳打滾十多年都買不起房子,他們肯定也想有個歸屬,尤其是那些因為沒有房子而導致與家人兩地分居的打工者??紤]到這點,我們就希望能解決他們現在的狀況,讓他們在這里能實現一家團聚。這是我們取這個名字的主要原因,而且這個名字通俗好記。 觀點地產新媒體:“大愛城”是三遠第一個異地拓展的項目,當初選擇落點惠州的原因是什么? 陳章勃:我們最早在福建做開發,集團的擴張戰略還是以南方城市為主,主要是福建、廣東、江浙一帶。我們集團跟廣東的關系比較密切,因為很多廣東人和香港人都跟福建有關系,所以我們第一站選擇在廣東。 落點大亞灣,主要由于這里剛好有一塊面積夠大、符合我們要求的地塊。走出福建,就要開發一個樹立形象品牌的大盤,我們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大愛城項目整個總建筑面積達65萬平米,所以我們會選擇這里。而且考慮到大亞灣作為未來小深圳的影響,隨著深惠一體化的發展,我們認為這里非常有前景。 觀點地產新媒體:您如何看待目前大亞灣樓市情況? 陳章勃:由于現在深圳關內的房子價位高,很多在深圳市區買不起房子,尤其是在外地來打工的。他們也肯定很想有一個家,他們就會考慮在周邊的區域例如大亞灣買房子。目前來看,大亞灣區域交通很方便,無論是配套和城市的發展,比其他地區更有利。所以,大亞灣是今后深圳買不起房,又想在這邊安家的外地打工者首選之地。 觀點地產新媒體:最近二次調控再次來臨,比方說,全國不少城市開始實施限購,房貸7折優惠亦取消改為8.5折,您認為這些調控政策是否對三遠產生不利的影響? 陳章勃:其實這段時期深圳實施的限購,反而對大亞灣的發展非常有利,很多客戶不能在深圳買房了,他只能到其他地區買房子,這反而對大亞灣樓盤的銷售是一個好消息。至于7折房貸優惠利率的取消,我看很多客戶對這點不是很在乎,對他們而言,7折、8.5折感覺差別不是很大。 觀點地產新媒體:接下來還有哪些的擴張計劃?大愛城是否會成為未來擴張的系列品牌? 陳章勃:整個企業的戰略是以南方城市為主,南方我們首先選擇是福建、廣東、海南。第二步,我們會往江浙、上海一帶發展。我們現在還是處于企業發展的初步階段,還是希望采取先穩定再快速發展的戰略。 至于大愛城是否成為擴張品牌,我認為這有可能,我們現在是有這種想法,沿著大愛城去擴張,再次想象。這次成功之后,我們也會考慮把大愛城形成一種品牌來推廣。 觀點地產新媒體:據了解,三遠早期是紡織業出身,那當初為什么會選擇進入房地產市場? 陳章勃:我們最早是做紡織,后來亦有涉及貿易,但隨著企業的壯大,1998年以后我們看到中國的房地產發展機會,經過董事會的戰略調整,我們的重點開始往地產方面發展。那個時候我們意識到房地產是今后中國最朝陽的行業,存在很大的商機和空間。 其實很多開發商剛開始也不是做房地產的,例如萬科、萬達,他們最終為什么會選擇房地產?萬科說過一句話,房地產給萬科帶來挑戰,一個是行業的選擇,第二個是建立規范的流程?,F在很多企業都在轉型,只不過我們轉型較早。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也證明我們整個戰略轉移是對的,選擇房地產行業是對的。 觀點地產新媒體:從1998年到現在剛好12年,三遠也完完整整地經歷了中國房地產業的黃金十年,您怎么看十年黃金期之后的樓市前景? 陳章勃:這個是大家最關心的也是討論最多的話題。房地產是不是在下坡,為什么大家有這種想法,其實是因為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得太高,很多人都消費不起,他們就希望樓價跌。但大家都清楚,中國房地產應該還有一個很長的路要走。 第一,中國人口太多,第二,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很強,一個普通老百姓都想要有一個家。國外不一樣,一輩子租房子都可以,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人都希望有一個家。再一個就是城市化進展,一年有幾千萬人要涌入城市,再加上教育的發展,很多農村的小孩出來后,他還想回農村嗎?一般都不希望。所以這方面大家討論最多。 中國的房價還是會持續發展,政府和老百姓要看到這種現狀。但有個別城市不是這樣,所以會引發政府的強烈調控,其實政府看到,房價平穩上漲是最理想的,中國的房價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雜志
|